fbpx

Blog

社群讀書會設計

【書的N種拆解法】《深井效應》孩子的童年,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心靈需求

當孩童面臨心理壓力時,例如言語或是肢體上的傷害,如果沒有在適當的時機給予足夠的解緩機,這道記憶就會深刻地烙印在腦海中,導致未來行為中的一種隱藏因子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跟正常人一樣,卻會在行為中產生不同的結果。《井深效應》從腦神經,到心理狀態以及,外界環境對於個人行為的影響,把過往被稱為「現象」的事件,以「科學」化的手法,解析如何讓孩童或成年人,在面臨重大精神創傷後,如何療癒自我,找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。

2018深井效應01.png

■知識脈絡
《深井效應》這本書,就闡述了當同年經歷過內在的創傷,導致成年後某些行為還會影響到我們的選擇與行為上。其中透過故事與案例,以及結論讓讀者逐步從知道這個現象,再到做這怎麼找出解法,以及如何用這理論來影響社會。

書中的知識脈絡主要由四大環節組成:

第一環節:現象的探討,逆齡對孩童成長的應想〈第1、2、3章〉
第二環節:診斷原因,分析孩童成長的陰影成因〈第4、5、6章〉
第三環結:解決方案,透過哪些元素來根治〈第7、8、9、10章〉
第四環節:社會變革,如何影響社會成為主流治療〈第11、12、13章〉

這四大部分就是整體書中的知識脈絡,主要從「概念」來引導,以認知反轉為核心,透過故事、案例來強化論點。

讀書會舉辦者在對外行銷上,會有兩種類型的群眾:一類是教育治療等領語的研究探討;另一類就是,需要解藥者,也就是知道有現象,如何根治解決。

透過不同群眾的需求來做需求點的描述,並且在描述上可以透過書中的案例,來提問,作為互動環節,讓人們思考碰到這些個案又會如何解決,以及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又是什麼。

2018深井效應02.png

■RSC讀書會設計
要帶出這本書的真實意境,主要需要靠讀者自行閱讀,來解其中個案的影響力。設計這本書的讀書會,由讀書會舉辦者來導讀。

如何在兩、三個小時解析完書中的精隨,領讀的時候主要聚焦在前三個環節:現象的探討、診斷原因,以及解決方案。這些內容的概念與案例,就已經足夠闡述童年經歷對於成長的影響,以及背後的科學原因又是怎麼運作的。

最後一環節「社會變革」主要在講解作者如何讓這個概念,成為診所治療的一種方式,而非以藥物來治標。其中就講述到社會在面對這項轉變時,所發出的聲音,以及實際執行變革的過程中,又遇到哪些層面的問題。

導讀的時候,領讀者可以現在書中找出三、四個各案,以及了解整個科學應用也就是腦神經科學中的「皮質醇」跟「杏仁核」的影響,對於生物成長有什麼樣的作用。

除了準備這兩類型的知識儲備外,還要準備解決方案中提到的六個元素。這六個元素書中只有提到項目,在要深層次對這六大元素做解釋,以及怎麼做到這六個元素的行為方法。

領讀人在導讀上可以分為兩種型態,第一種型態,就是一次導讀完,接下來就是針對怎麼治療執行。第二種型態則是聚焦在每一環節分享完後,讓知識沉澱思考,這次的導讀過程中的收穫是什麼,兩種型態各有所求,前者一次導讀完,主要是有一定理解;第二種則是,需要逐步打造童年經驗對於成長的影響。

2018深井效應03.png

■執行應用

最後一環節如何落實,這邊分為兩種層次,一種是個人覺察,找出深藏在身邊的案例,如何透過言語、行為與情緒反應,來找出背後可能的動力因。

第二層次就是如何治癒這種童年創傷,主要分為兩種對象,一類是孩童;另一類則是成年者。

一開始在,在覺察的層次,書中的附錄中提供了檢核的表單,讀書會舉辦這可以藉由這些問題反向思考,這些經常出現的狀況,是否反映在個人現在的行為上。

也就是除了做自我檢視之外,還要能夠理解,這些檢視背後的成因是什麼。是因為過往哪些層面的影響,逐步演化成為現在的思想與行為模式。

從個人層面的覺察探討完後,第二階段的實作,則是用六大解決方案,帶入到個人的生活中,也就是橫軸上面列上一周的時間,縱軸列出這六大元素,就可以依據這表單來做為個人治療處方。

當我們在帶入的處方愈多,就愈能夠找回真實自我的生命感。與此也是作為量化指標的衡量,這就是把最下行列表,時間佔比。當讀書會結束後,每個人都可以拿到一張檢核表,一張時間處方表。

最後可以讓每個人實踐這六大元素的行為,放到社群或是小群裡,作為公眾的承諾與兌現,才能使行為不只是在規劃上,而是能落實在生活中。

2018深井效應04.png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